BBC News, 中文 - 主頁
Top story - Zhongwen
“中國最勇敢的女律師”王宇獲頒美國國際婦女勇氣獎
獲獎人王宇是中國知名的維權律師,在頒獎前夕與外界失聯。美國國務院稱,如果有需要,願意為其發聲。
BM露腰風席捲中國後,成年女性試壞童裝引發爭議
身穿露臍上衣、秀出腰線的“BM風”受到很多中國年輕女性的青睞,但最近引發了一場爭議,導火索是一些熱衷於這種穿衣風格的成年女性在商場試穿童裝,導致一些童裝被撐壞變形。
從香港到日本,亞洲多地新冠疫苗接種為何進展緩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高度謹慎,以及對疫苗的高度懷疑。
芯片之戰:堪比“太空技術大戰”的科技競爭關鍵點是什麼
芯片是當下重要科技產品的核心技術。 現在,製造芯片的技術被美國視為與中國進行貿易戰的關鍵武器。
香港選舉制度改革:林鄭月娥稱中央主導 特區配合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的選舉制度“出現漏洞和缺陷”,危害國家主權,而特區政府難以處理,情況與制定《香港國安法》一樣,中央“不得不出手”。
梅根哈里對話美國名嘴奧普拉:10個震撼細節
英國薩塞克斯公爵夫婦爆炸性的訪談節目在大洋兩岸引發震盪波。梅根説,在英國王室的生活令她一度想輕生......
中國智庫報告背後的維吾爾人轉移就業計劃
有證據表明,中國通過轉移就業政策將維吾爾人等少數民族從新疆遷移到遠離家鄉的東部地區,正被用於減少人口密度和同化這些人口。
“三八”國際婦女節的今與昔:110年風雲跌宕
2021年“三八”國際婦女節,聯合國婦女署呼籲全球“選擇挑戰”,挑戰社會不公,也挑戰自己。
北冰洋航路帶來新安全擔憂 中國加入極地角逐
北冰洋融化帶來新的航路前景和新的安全擔憂。有別於冷戰時期美蘇在北極的軍事角逐,現在中國也已入圍。
新聞專題
BBC中文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全面報道和分析。
必看
中國兩會:香港特區選舉制度改革成焦點
此舉顯示,中國政府將不再容忍在香港存在異見。這也或將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對香港民主最沉重的打擊。
“拿了就走”:亞馬遜在倫敦開設免結帳實體店
亞馬遜在倫敦開設美國以外第一家免結帳商店--顧客只要在進門時掃一下手機!“里程碑”背後有哪些技術支撐?引起怎樣的擔憂?
新冠疫苗:“一針還是兩針”等重要問題的科學解答
新冠疫苗為人們帶來希望,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比如,打一針夠不夠?必須打兩針嗎 ?間隔多久最有效?這都是為什麼?
視頻, 摩蘇爾重建:回教徒與基督徒互稱兄弟,齊心協力, 節目全長 4,47
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保守戰火摧殘。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在當地進行“復興摩蘇爾精神”的項目,重建努爾大清真寺等重要地標。
中國兩會揭幕、香港47名民主派初選人士受審、緬甸政變與本週更多重要故事
剛剛過去的一週,BBC中文以下新聞內容受到讀者的關注。如果你錯過了,我們帶你一一回顧。
新冠疫情:美國新一輪鉅額救助計劃誰能受益
儘管共和黨參議員全部投票反對,但這一1.9萬億美元的計劃仍獲通過。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預計將在下週二通過該議案。
新冠病毒感染和重症:血型和遺傳基因扮演了什麼角色
利用基因技術研發的新冠疫苗(mRNA)全球普及之際,新冠病毒和血型、遺傳基因之間的脈絡仍不清楚。
收聽, “愛國者治港”(粵語), 節目全長 5,41
中國共產黨如何決定香港什麼人最愛國,可以治港呢?香港資深傳媒人袁建國談一下。
緬甸政變:民眾悼念鄧家希 她身穿“一切都會好起來”T恤被槍殺
社交媒體上的悼念聲此起彼伏,許多人稱鄧家希為英雄。
視頻, BBC調查:在臉書上被非法出售的亞馬遜雨林土地, 節目全長 6,27
亞馬遜雨林的大片土地正在社交媒體上被非法出售,BBC巴西網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新聞時事 趨勢動態
中國兩會:美國譴責北京改變香港選舉制度“攻擊民主體制”
國際社會認為這是對香港“基本自由、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原則”的破壞。
收聽, 東京奧運還做不做(粵語), 節目全長 5,31
日本人質疑,繼續埋頭推動這個大型運動會是否明智。
美國傳統基金會最新經濟自由度排名剔除香港 指北京影響日益加深
美國傳統基金會解釋,今年的指數只計算了擁有經濟主權的獨立經濟體,將香港除名錶示,在經歷了2019年數月抗議後,北京對香港政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中國暫緩進口台產鳳梨 燒出台灣“農產品產業鏈”單一市場依賴焦慮
中國海關宣佈暫緩進口台灣鳳梨到中國大陸,在台引起激烈討論, 燒出有關台灣農產品是否過度依賴中國單一市場等話題。
中國兩會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看點:經濟增長目標、香港選舉制度、國防預算
今日上午9點,中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隨後,中國財政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發佈政府預算報告。
緬甸政變:“最血腥的一天”造成38名抗議者死亡
緬甸被指有多個城市的安全部隊在未有事先警告的情況下向示威者開槍。
中國和南非破獲假新冠疫苗網絡 鹽水礦泉水冒充疫苗
國際刑警組織表示,中國和南非警方繳獲了數千劑假新冠病毒疫苗,並逮捕了數十人。中國假疫苗案中發現有人將鹽水和礦泉水作為新冠疫苗。
澳洲智庫調查顯示去年近兩成在澳華裔遭威脅或攻擊
2020年平均5名在澳華裔就有1人遭威脅或攻擊,原因包括新冠疫情及澳中不斷升温的緊張關係。
科技巨頭聯合報告:美國應啓動AI武器研究對抗中國
谷歌前首席執行官埃裏克·施密特領銜撰寫的這份報告稱,美國必須在微電子產品製造能力上至少領先中國兩代。為此政府需要提供鉅額税收減免。
菠蘿大戰:中國暫停台灣鳳梨進口引發兩岸新爭端
中國宣佈暫停台灣菠蘿(鳳梨)進口,表示查獲到檢疫性有害生物,但台灣反駁一切按照農產品檢疫規定,對中國單方面暫停輸入表示譴責。
知識資訊 觀點角度
想不到吧,豆腐也可做太陽能電池
看似不可能,廚櫃中的食材竟然能加強太陽能電池的效力。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喬恩·梅傑揭示了背後的奧祕。
種族滅絕:一項嚴厲指控的來源、法律依據與歷史案例
“種族滅絕”一詞常讓人想到二戰中納粹德國大規模屠殺猶太人,該詞近日被用來指代中國政府的治疆手段,引發巨大爭議。
悦目方可賞心:家居整理改善精神健康的道理和竅門
中國有句俗話,財神爺喜歡住乾淨、明亮的家。英國人愛説,你的房間反應了你的生活。BBC請專家教你如何通過家居整理來改善精神健康。
喜馬拉雅山:冰川“暗藏殺機” 緣何無人監測
科學家警告,喜馬拉雅山冰川“縮水”還可能導致滑坡、冰崩甚至整個山坡塌陷,但目前對此類災害的監測相當不足。困境背後有哪些原因?
新冠病毒變異:如何防控新毒株等四個你需要知道的問題
從南非到巴西,再到英格蘭,新冠病毒出現許多變異毒株讓人擔心。為什麼?我們在助長病毒變異嗎?如何防止病毒變異傳染更多人?
疫苗接種:中國浙江女性和高學歷人羣意願為何不高
預測稱中國要到2022年年底才能完成新冠疫苗的廣泛接種。目前接種比例最高的國家中,以色列每百人接種數量達81.8劑。中國每百人接種數量為2.8劑。
Covax:一文看懂國際社會的“疫苗分享”計劃
病毒面前人人平等,但疫苗公平卻需要人為努力才能實現。窮國買不起疫苗,國際社會如何援助?
衞星圖片“顯示美濟礁新變化” 中國被指推進“完全軍事基地化”
美濟礁也被稱為中國的“海上前哨”,因主權爭議一直是南海地緣政治緊張的焦點之一。近期有分析人士稱,中國正在把美濟礁"全面升級為軍事基地"。
喜馬拉雅山上的核偵查設備是觸發印度洪水的元兇嗎?
這些裝置原本計劃被放置在7816米高的印度第二高峯南達德維山的頂端,這裏靠近印度東北部與中國交界的邊境處。
特別推薦
間接令東京奧組委前主席森喜朗下台的日本女生
22歲的日本學生能條桃子發起的國際倡議導致有性別歧視言論的2020東京奧組委前主席森喜朗下台,並由此激起了有關日本政商界性別歧視的討論。
趙婷:亞裔女性導演創造的金球獎歷史
趙婷創下亞裔女性獲得電影金球獎最佳導演的歷史,但是網民卻一時未知應該稱她為華裔導演還是中國導演。
可能意外終結人類的時刻
在近代歷史上,某些人做出的決定理論上可能釋放殺手外星人或點燃地球大氣層。對於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生存風險,這些經歷能告訴我們些什麼呢?
中國海警法上路 執法權擴容下釣魚島火藥味漸濃
日本同志社大學國際法教授坂元茂樹認為,這部新法明確顯示,中國將會在原本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本無法行使管轄權的海域進行執法。
石黑一雄:“我非常擔心年輕一代作家”正因“恐懼”自我審查
這位66歲的作家説,他擔心不太成熟的作家會通過避免從某些視角寫作或避免寫他們直接經歷之外的人物來自我審查。
中國經濟10年內將超美國 “大國政治的悲劇”會否重演
中美之間的經濟差距在這場世紀疫情中突然縮小,讓人不禁思考,超越之後,世界格局會發生什麼變化?意味着世界格局洗牌?還是不可避免地造成激烈衝突?亦或是這一天根本不會到來?
專訪葛來儀:拜登上任後美中、兩岸關係如何變局
拜登上台後,温差依然明顯的華府與北京將如何往前邁步?拜登政府將在近年來冰凍三尺的兩岸關係中扮演何種角色?
視頻, 國民黨主席江啓臣:不急於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節目全長 2,20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江啓臣週二(3月2日)在台北接受路透社採訪。他表示北京讓台灣接受共產黨統治的提議在台灣沒有市場,自己並不急於訪問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大獨裁者》:在希特勒氣焰如日中天之時敢於斗膽嘲笑的電影
美國電影笑匠卓別林80年前拍攝的諷刺片《大獨裁者》,對德國納粹頭子希特勒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尼古拉‧巴貝爾的影評指此片在當下仍有警世的深意。
邊界衝突無礙貿易熱絡 中國再次成為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
印度與中國邊界衝突緊張氣氛中,雙方貿易往來繼續。中國在2020年再次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如何解讀“政治冷經貿熱”的現象?
播客精選
《時事一週》(粵語)
最新節目內容(06-03-2021):緬甸血腥鎮壓示威者;香港拘捕民主派初選參與者;英國大使解釋駐華記者立場
如何有效報道一則新聞
故事本身是新是舊?你能否以獨特手法處理材料?如何善用材料,組織故事?BBC資深安全事務記者弗蘭克·加德納説,你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會影響你的報道的影響力。
瀏覽協助
代理服務器和翻牆軟件
如你在登錄BBC中文網時遭遇困難,請試用代理服務器。